絕大多數(shù)寶寶都在1周歲前后近出獨立行走的第一步。研究揭示,每一個限川都是獨特的,個體之間發(fā)展存在顯著的差異,換言之,每個寶寶什么時候會走路,走路的特點都不盡相同。
以13月齡為標準,男孩子偏于走路更早,而女孩子說話更早。還有的孩子說話、走路都早于平均月齡。然而也有些孩子比較滯后,落后1~2月齡,但這仍展于正常的個體差異范圍。
寶寶邁步的姿態(tài)、風格也有個體差異,這體現(xiàn)了寶寶早期的氣質特點。有的孩子一連邁出了好幾步,很帶勁,有的孩子則謹慎邁步,走走停停,走得平穩(wěn)些。獨立行走早晚的個體差異,原因是多方面的,關乎寶寶的基因身體健康狀況,甚至胖瘦、體重的影響,以及個人氣質特點等內部因素;還有外部影響因素,如成人的鼓勵態(tài)度、練習的頻率、鞋子的舒適度、地面的軟硬光滑等因素,皆對學步兒邁出人生第一步有影響。
寶寶一旦獨立邁步行走,他便會饒有興致地重復練習走的本領。雖然剛開始走得踉踉蹌蹌、頭重腳輕,容易跌倒,但經過一兩個月的行走練習,大多數(shù)寶寶走路趨于平穩(wěn)。隨著身體穩(wěn)定性、協(xié)調性的增強寶寶會避開障礙物走,聽指令走,喜歡在斜坡上走。
行走屬于大肢體動作發(fā)展,被稱為神經發(fā)展狀態(tài)的標志,同時也受日常的影響。因此,行走主要受生理成熟的制約?;趦和沓墒?(會站立)嘉上的行走練習是有意義的,適宜時機的動作練習將有效促進該動作發(fā)展,但過訓練會事倍功半。
所以在寶寶會走了以后我們還是要多注意寶寶的一些走姿等問題,該及時矯正的要提早發(fā)現(xiàn)。